Iganatius's Spiritual Exercises
*What to live for?~Ad maiorem Dei gloriam(to the greater glory of God).
*What to decide for?~Fiat voluntas tua(Thy will be done)
*How to deal with the goods of this world?~Tantum quantum(as much)
*What to strive for? ~Magis(even more)
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
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
原來基德紅是如此這般
我曾要求過如同民長基德紅般,要看到一些明確的徵兆,才會相信自己是蒙召.
古代,天主透過先知與律法顯示自己,而我今日看到了基德紅的神蹟,再次顯示.
是的,是關於CC大學的故事,我原本極力抗拒,因為我覺得我的召命是在F大,
而另一所CK大才是神跡,但這個神蹟沒看到,卻是讓我培植面試的功力.
重演了基德紅抗拒召選,到順從的故事.
4.13接到X子的電話,4/14看到所提 出的啟事,我的第一反應是抗拒的.
到4/28X子又來電,我已經在準備資料,於5/3送到,5/5就通知要今天面試
昨天許諾,早上的好消息禱告,都像是基德紅對天主提出的挑戰,
讓廣場的棉花濕,而泥土不濕
讓廣場的泥土濕,而棉花不濕,
卻從來沒想到是如此戲劇化的演出,備受禮遇,一日之內確定錄取,還可以決定程序,
我全心全靈地順服了...
明日的F大只是去完成一個程序而已吧.....
上主請你發言,你的僕人在此靜聽.
古代,天主透過先知與律法顯示自己,而我今日看到了基德紅的神蹟,再次顯示.
是的,是關於CC大學的故事,我原本極力抗拒,因為我覺得我的召命是在F大,
而另一所CK大才是神跡,但這個神蹟沒看到,卻是讓我培植面試的功力.
重演了基德紅抗拒召選,到順從的故事.
4.13接到X子的電話,4/14看到所提 出的啟事,我的第一反應是抗拒的.
到4/28X子又來電,我已經在準備資料,於5/3送到,5/5就通知要今天面試
昨天許諾,早上的好消息禱告,都像是基德紅對天主提出的挑戰,
讓廣場的棉花濕,而泥土不濕
讓廣場的泥土濕,而棉花不濕,
卻從來沒想到是如此戲劇化的演出,備受禮遇,一日之內確定錄取,還可以決定程序,
我全心全靈地順服了...
明日的F大只是去完成一個程序而已吧.....
上主請你發言,你的僕人在此靜聽.
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
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
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
基德紅的故事
最近讀舊約聖經,基德紅這個民長的故事剛好引發一些生活中的聯想.
民長記記載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(客納罕)之後,
面對著這個美地已有的繁華,不免產生對於雅威真神的反覆,
生活的物欲太好,就忘了真神,而急功近利地親近當地的巴耳神
每次一忘記天主,就會他民族奴役,然後天主會揀選支派的某人,
來解救以色列,然後以色列就繼續有幾十年好光景,這人就民長
而就在這樣的反覆中,過去數百年,而書中一再重複出現的句子,就是:以色列沒有王,人民都恣意行事.
其中的基德紅民長,是最典型的人物,而且也是達味出現前,最可能成為王的人物.
基德紅的蒙召,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,還好當時雅威似乎已經不像之前的那樣高不可攀,於是基德紅要求一些標記,而起還要反覆確認,棉絮放在大地上,祈禱隔天早晨露水溼透大地,但棉絮乾的,實現後,還是不放心,反過來再要求早晨露水溼透棉絮,大地要是乾的,這才相信.
-->這與我的hint說頗有類似.
帶兵出征從二萬二千人,減到三百人,雅威說:這樣才能顯示出天主的大能,否則以色列人以為是自己很行,而忘記是天主再幫忙打仗.
這一段也是很奇妙的描寫,我們常常以為很多事情的成功,是靠自己,其實靠的,就算不說遠到天主好了,但很多也要靠別人,我們常常忘記這一點.
民長記記載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(客納罕)之後,
面對著這個美地已有的繁華,不免產生對於雅威真神的反覆,
生活的物欲太好,就忘了真神,而急功近利地親近當地的巴耳神
每次一忘記天主,就會他民族奴役,然後天主會揀選支派的某人,
來解救以色列,然後以色列就繼續有幾十年好光景,這人就民長
而就在這樣的反覆中,過去數百年,而書中一再重複出現的句子,就是:以色列沒有王,人民都恣意行事.
其中的基德紅民長,是最典型的人物,而且也是達味出現前,最可能成為王的人物.
基德紅的蒙召,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,還好當時雅威似乎已經不像之前的那樣高不可攀,於是基德紅要求一些標記,而起還要反覆確認,棉絮放在大地上,祈禱隔天早晨露水溼透大地,但棉絮乾的,實現後,還是不放心,反過來再要求早晨露水溼透棉絮,大地要是乾的,這才相信.
-->這與我的hint說頗有類似.
帶兵出征從二萬二千人,減到三百人,雅威說:這樣才能顯示出天主的大能,否則以色列人以為是自己很行,而忘記是天主再幫忙打仗.
這一段也是很奇妙的描寫,我們常常以為很多事情的成功,是靠自己,其實靠的,就算不說遠到天主好了,但很多也要靠別人,我們常常忘記這一點.
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
聰明人VS難得糊塗
唉~
寫得真好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聰明人/by 王文華
聰明不快樂
我認識很多聰明人,他們都是好人。我尊敬且羨慕他們,但我害怕變成他們。 原因不是「無知就是福」。「無知」不一定是福,太晚去健康檢查的人都知道。而且「無知」不是一種選擇。個性上喜歡追根究底的人,不管教育程度或個人修養如何,還是會去追究。 我怕的原因是聰明人大多不快樂。他們有高薪和美滿家庭,但還是脫離不了青春期的焦慮。大到地球太溫暖,小到咖啡不夠熱,都讓他們皺起眉頭、忍住情緒。 除了自己不快樂,聰明人常把別人弄得很煩。旁人跟他們在一起,總是戰戰兢兢。好像偷了東西,怕被看出破綻。不管旁人做得好不好,聰明人總可以挑出毛病,然後用客氣或不客氣的語調,讓對方覺得自己價值很低。
我自私,所以最怕的,不是那些聰明而成功的朋友不快樂,而是發現:我慢慢變得跟他們一樣。 聰明人的特徵 聰明人有幾項特徵。 第一是他們花很多時間想自己。他們的腦力、情緒、時間、談話,大多圍繞著自己,和自己上下游的產業。他們並不自私,他們也做公益。只不過他們做公益比較不是要幫助別人,還是滿足自己「我要回饋社會」的信念。這點我了解,因為我就是這樣。 這種特徵的外在表現是喜歡「講話」。
聰明人口齒清晰、夾雜英語、手勢瀟灑、鏗鏘有力。講的過程並沒有注意到對方的反應,也不常給對方發言的機會。他們會很急切地把精闢的想法告訴你,省掉你的迷惑和思考。 他們並非刻意地不體貼別人,而是以為獨排眾議就是「做自己」。聰明人的含金量較高,所以做自己的需求,比一般人要強。
我看到自己變成這樣:擅長在會議上獨白,但同時鼓勵同事發表意見。可是當大家真的發表了意見,我聽到一半就打斷他們。因為我很聰明,已經聽出了他們的重點。所以立刻回應,增加效率。但我沒想到他們可能還有第二個重點,或是有時候他們只是想表達一些感覺,不想那麼有效率。
聰明人喜歡說話,喜歡講道理,喜歡在碰到麻煩時理性地分析,然後給出最好的建議。但他們不知道你打給他們並不是要他們的建議。你受委曲了,只是想找個人傾訴。你不需要判決,只需要聽覺。你不需要一套解決方案,只需要一張溫暖的床單。
效率第一
聰明人喜歡給解決方案,因為他們第二個特徵是凡事講求效率。他們不哈拉,不打屁,不八卦侯佩岑或章子怡。見面後立刻切入主題,事後有會議記錄來證明剛才的時間沒有浪費。衡量一天成功的標準,是開了幾個會議、做了幾個決定、創造了多少GDP。
人生,是一連串等著被征服和結案的挑戰,而不是值得去體驗和享受的過程。活著,是為了練習憋氣,而不是享受呼吸。 所以你約他,他要先知道目的、議程,和與會名單。他可以很快計算出每一個邀約對他自己、公司、現在、未來,所帶來的有形和無形的價值。你不能說他功利,因為太多人要找聰明人,他勢必要建立某種篩選標準。他必須用他的時間,來為自己、公司,社會創造最大的價值。
跟聰明人約開會的地點,通常是他公司或附近的咖啡廳。他坐下來,先把手機放在桌上。那手機像是定時炸彈,提醒他也提醒你要把握光陰。手機響他一定接,但請你繼續講,他有在聽。他們就像Windows作業系統,可以同時進行多項工作。一心多用對他們來說是美德,是才氣。 得理不饒人 如果會議中談得不順,聰明人可能露出第三個特徵,就是得理不饒人。
因為他們聰明,所以對事物的判斷通常是對的。面對判斷錯誤、或沒有錯只是一時反應不過來的人,他們不願意給對方自己思考、然後覺醒的機會,他們總是急切地告訴對方為什麼他們錯了。 聰明人中當然有修養好的。他們不會大發雷霆,但會表現出「真不敢相信你竟然連這點也想不通」。表達的方式可能聳聳肩膀、轉轉眼珠,甚至只是一個微笑,但對別人的傷害,不下於一個巴掌。聰明人不用手打巴掌,只用小動作讓別人內傷。 得理不饒人,於是會延伸。我也曾把別人一個無心之過,延伸到對方的悲劇性格。有沒有碰過這樣的情侶:你忘了買一件他要的東西,他跟你吵了半小時,回顧過去你遺忘的歷史,最後合乎邏輯地做下結論:你不重視他,或你沒有責任感。他們不會接受:「我今天被老闆修理了很累回家時忘了」這樣簡單的理由。聰明人有極高的自制力,不受情緒的影響,不會忘。於是他們假設所有的人都是,也都應該是,這樣。 是我應得
但大部分人並不是這樣。大部分人沒那麼幸運,有良好的家庭和教育資源變成聰明人,然後進一步取得社會資源,變成菁英。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持續的經濟和精神的掙扎,不可能永遠保持理性和優雅。 但聰明人往往沒看到,或選擇忽略,這些背景。他們階級分明,試著避開社經地位不同的人。所以聰明人不坐計程車,勉強坐時聽自己的iPhone,不理會司機的搭訕。我們自詡思想上前衛開明,要為弱勢發聲。可是真的要去弱勢的部落,第一個問題是那裡有沒有五星級飯店。 聰明人未必都含著金湯匙出生,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。不過一旦成功,他們可能就有「這是我應得的」的心態。因為我當年很努力念書,很努力工作,所以今天這一切是我應得的。和我不同階級的人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。 這當然不完全正確。很多人都努力,但家庭背景、時代趨勢、和純粹的運氣,讓少數人成功,大多數人失敗。沒有人「應得」什麼,不管你再怎麼努力。成功者的故事比較好聽,但失敗者的故事往往比較真實。 讓自己笨一笨 這世界需要聰明人,否則我們都還住在山頂洞中。
大多數人,包括我在內,都想變成聰明人,因為那通常會帶來名利。大部分聰明人,都是好人。他們都在努力,努力放鬆自己,努力「克服」自己的聰明。 為什麼要「克服」?因為好多聰明的朋友告訴我:他們並不快樂。 他們都坐到大位,但整天害怕被裁員。他們都有名,但擔心明天就不紅了。他們有外人羨慕的美滿家庭,但全家一起吃飯時講不到兩句話。他們努力運動以維持健美的身體,但也正因如此更不能接受年華老去。他們有最新的手機,但沒有人打電話給他們。他們24小時連線,卻沒有跟任何人產生真正的聯結。 我驚訝地發現:我已經變成他們。
我和聰明的朋友喝咖啡,聊到一半,他接到一通公司的電話,說得先走了。我又坐了一會兒,走時發現:朋友埋單了。過一會兒,朋友傳簡訊給我,說抱歉今天得先走,希望下次再聚。我回信謝謝他,說下次由我做東。我看到聰明人的不快樂未必是個人選擇,有時是身不由己。我發現聰明人的掙扎和一般人屬性不同,但一樣值得尊重。 我離開他公司附近的咖啡廳,走著走著迷了路,半天找不到捷運站。那一刻,我擔心,我不安,我浪費了時間,但我卻有一點成就感。我從小立志變成聰明人,現在卻想用所有的聰明來努力,讓自己笨一笨。
寫得真好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聰明人/by 王文華
聰明不快樂
我認識很多聰明人,他們都是好人。我尊敬且羨慕他們,但我害怕變成他們。 原因不是「無知就是福」。「無知」不一定是福,太晚去健康檢查的人都知道。而且「無知」不是一種選擇。個性上喜歡追根究底的人,不管教育程度或個人修養如何,還是會去追究。 我怕的原因是聰明人大多不快樂。他們有高薪和美滿家庭,但還是脫離不了青春期的焦慮。大到地球太溫暖,小到咖啡不夠熱,都讓他們皺起眉頭、忍住情緒。 除了自己不快樂,聰明人常把別人弄得很煩。旁人跟他們在一起,總是戰戰兢兢。好像偷了東西,怕被看出破綻。不管旁人做得好不好,聰明人總可以挑出毛病,然後用客氣或不客氣的語調,讓對方覺得自己價值很低。
我自私,所以最怕的,不是那些聰明而成功的朋友不快樂,而是發現:我慢慢變得跟他們一樣。 聰明人的特徵 聰明人有幾項特徵。 第一是他們花很多時間想自己。他們的腦力、情緒、時間、談話,大多圍繞著自己,和自己上下游的產業。他們並不自私,他們也做公益。只不過他們做公益比較不是要幫助別人,還是滿足自己「我要回饋社會」的信念。這點我了解,因為我就是這樣。 這種特徵的外在表現是喜歡「講話」。
聰明人口齒清晰、夾雜英語、手勢瀟灑、鏗鏘有力。講的過程並沒有注意到對方的反應,也不常給對方發言的機會。他們會很急切地把精闢的想法告訴你,省掉你的迷惑和思考。 他們並非刻意地不體貼別人,而是以為獨排眾議就是「做自己」。聰明人的含金量較高,所以做自己的需求,比一般人要強。
我看到自己變成這樣:擅長在會議上獨白,但同時鼓勵同事發表意見。可是當大家真的發表了意見,我聽到一半就打斷他們。因為我很聰明,已經聽出了他們的重點。所以立刻回應,增加效率。但我沒想到他們可能還有第二個重點,或是有時候他們只是想表達一些感覺,不想那麼有效率。
聰明人喜歡說話,喜歡講道理,喜歡在碰到麻煩時理性地分析,然後給出最好的建議。但他們不知道你打給他們並不是要他們的建議。你受委曲了,只是想找個人傾訴。你不需要判決,只需要聽覺。你不需要一套解決方案,只需要一張溫暖的床單。
效率第一
聰明人喜歡給解決方案,因為他們第二個特徵是凡事講求效率。他們不哈拉,不打屁,不八卦侯佩岑或章子怡。見面後立刻切入主題,事後有會議記錄來證明剛才的時間沒有浪費。衡量一天成功的標準,是開了幾個會議、做了幾個決定、創造了多少GDP。
人生,是一連串等著被征服和結案的挑戰,而不是值得去體驗和享受的過程。活著,是為了練習憋氣,而不是享受呼吸。 所以你約他,他要先知道目的、議程,和與會名單。他可以很快計算出每一個邀約對他自己、公司、現在、未來,所帶來的有形和無形的價值。你不能說他功利,因為太多人要找聰明人,他勢必要建立某種篩選標準。他必須用他的時間,來為自己、公司,社會創造最大的價值。
跟聰明人約開會的地點,通常是他公司或附近的咖啡廳。他坐下來,先把手機放在桌上。那手機像是定時炸彈,提醒他也提醒你要把握光陰。手機響他一定接,但請你繼續講,他有在聽。他們就像Windows作業系統,可以同時進行多項工作。一心多用對他們來說是美德,是才氣。 得理不饒人 如果會議中談得不順,聰明人可能露出第三個特徵,就是得理不饒人。
因為他們聰明,所以對事物的判斷通常是對的。面對判斷錯誤、或沒有錯只是一時反應不過來的人,他們不願意給對方自己思考、然後覺醒的機會,他們總是急切地告訴對方為什麼他們錯了。 聰明人中當然有修養好的。他們不會大發雷霆,但會表現出「真不敢相信你竟然連這點也想不通」。表達的方式可能聳聳肩膀、轉轉眼珠,甚至只是一個微笑,但對別人的傷害,不下於一個巴掌。聰明人不用手打巴掌,只用小動作讓別人內傷。 得理不饒人,於是會延伸。我也曾把別人一個無心之過,延伸到對方的悲劇性格。有沒有碰過這樣的情侶:你忘了買一件他要的東西,他跟你吵了半小時,回顧過去你遺忘的歷史,最後合乎邏輯地做下結論:你不重視他,或你沒有責任感。他們不會接受:「我今天被老闆修理了很累回家時忘了」這樣簡單的理由。聰明人有極高的自制力,不受情緒的影響,不會忘。於是他們假設所有的人都是,也都應該是,這樣。 是我應得
但大部分人並不是這樣。大部分人沒那麼幸運,有良好的家庭和教育資源變成聰明人,然後進一步取得社會資源,變成菁英。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持續的經濟和精神的掙扎,不可能永遠保持理性和優雅。 但聰明人往往沒看到,或選擇忽略,這些背景。他們階級分明,試著避開社經地位不同的人。所以聰明人不坐計程車,勉強坐時聽自己的iPhone,不理會司機的搭訕。我們自詡思想上前衛開明,要為弱勢發聲。可是真的要去弱勢的部落,第一個問題是那裡有沒有五星級飯店。 聰明人未必都含著金湯匙出生,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。不過一旦成功,他們可能就有「這是我應得的」的心態。因為我當年很努力念書,很努力工作,所以今天這一切是我應得的。和我不同階級的人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。 這當然不完全正確。很多人都努力,但家庭背景、時代趨勢、和純粹的運氣,讓少數人成功,大多數人失敗。沒有人「應得」什麼,不管你再怎麼努力。成功者的故事比較好聽,但失敗者的故事往往比較真實。 讓自己笨一笨 這世界需要聰明人,否則我們都還住在山頂洞中。
大多數人,包括我在內,都想變成聰明人,因為那通常會帶來名利。大部分聰明人,都是好人。他們都在努力,努力放鬆自己,努力「克服」自己的聰明。 為什麼要「克服」?因為好多聰明的朋友告訴我:他們並不快樂。 他們都坐到大位,但整天害怕被裁員。他們都有名,但擔心明天就不紅了。他們有外人羨慕的美滿家庭,但全家一起吃飯時講不到兩句話。他們努力運動以維持健美的身體,但也正因如此更不能接受年華老去。他們有最新的手機,但沒有人打電話給他們。他們24小時連線,卻沒有跟任何人產生真正的聯結。 我驚訝地發現:我已經變成他們。
我和聰明的朋友喝咖啡,聊到一半,他接到一通公司的電話,說得先走了。我又坐了一會兒,走時發現:朋友埋單了。過一會兒,朋友傳簡訊給我,說抱歉今天得先走,希望下次再聚。我回信謝謝他,說下次由我做東。我看到聰明人的不快樂未必是個人選擇,有時是身不由己。我發現聰明人的掙扎和一般人屬性不同,但一樣值得尊重。 我離開他公司附近的咖啡廳,走著走著迷了路,半天找不到捷運站。那一刻,我擔心,我不安,我浪費了時間,但我卻有一點成就感。我從小立志變成聰明人,現在卻想用所有的聰明來努力,讓自己笨一笨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